醫療資訊
文章分享
腸胃肝臟科專科黃泰釗醫生

幽門螺旋菌致胃炎 近半港人曾受感染

我們的胃酸,是pH值很低的強酸,普通細菌無法在這種強酸環境中生存,但「幽門螺旋桿菌(Helicobacter Pylori)」卻是個例外,它不僅能在胃裏生存,更可引起多種胃病。有腸胃肝臟科醫生指出,本港有接近一半人口帶有或曾經感染幽門螺旋桿菌,應及早治療並採取措施防止復發。

腸胃肝臟科專科黃泰釗醫生表示,幽門螺旋桿菌擁有特別的構造,可產生一種叫「尿素酶」的酵素,此酵素能將尿素分解成氨,中和胃內的酸性,保護着幽門螺旋桿菌不受胃酸的侵蝕。

「所以幽門螺旋桿菌可聚集在胃壁的黏膜層,引起各種腸胃問題,如胃炎、胃潰瘍、十二指腸潰瘍等。而幽門螺旋桿菌和胃癌、胃淋巴癌亦有密切的關係,幽門螺旋桿菌帶菌者患胃癌的機會,是沒有帶菌人士的46倍!所以當驗出病人帶有幽門螺旋桿菌,醫生都會建議盡快接受治療。」黃醫生說。

「三聯療法」成功率九成

大部分病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後,都沒有即時病徵,但若引起了胃炎、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等,則可有多種病徵,例如上腹脤痛、胃氣、飯後不適、沒有胃口和作嘔作悶等現象。

而現時用於幽門螺旋桿菌的第一線治療,稱為「三聯療法」,「即病人同時服用三種藥,包括兩種抗生素和一種質子泵抑制劑,療程一般為12個星期,治療成功率可達八至九成。」黃醫生說。

不過,近年本港幽門螺旋桿菌對第一線藥物的抗藥性,有增加的趨勢。「原因可能是有些病人未能按照醫生的指示完成服藥,漸漸令幽門螺旋桿菌帶有抗藥性;或部分病人可能過去已服食過多種其他抗生素,也容易令體內的幽門螺旋桿菌產生抗藥性。」

家中食具每餐清潔

因此,目前醫生多會建議病人完成治療6-8周後,需再次進行吹氣測試,以確定胃內的幽門螺旋桿菌是否已經消滅。如果仍有菌,即代表可能有抗藥性的情況出現,需要考慮改用第二線藥物治療,包括不同種類的抗生素和質子泵抑制劑等。

而當徹底治療,確定胃裏再無幽門螺旋桿菌後,還須採取措施防止再感染。黃醫生表示:「幽門螺旋桿菌可以經食水、口水、受污染的食物等途徑傳播,所以很多當發現了一個患者,亦會驗出他的家庭成員染有這菌。要預防感染,首先在家中要注意衞生,飯前及如廁後應徹底清潔雙手。幽門螺旋桿菌帶菌者可使用獨立餐具,而一家人吃飯時也應習慣使用公筷,防止交叉感染。」

 

返回